专题: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重磅发声

  ■专家解读

  系列政策形成合力

  资本市场长钱可期

  ◎记者 韩宋辉 梁银妍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稳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三部门5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诸多政策举措,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相关政策落地后,预计将有更多“长钱”入市,有望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与韧性。

  首先,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得到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将两项工具总额度8000亿元合并使用,更好满足不同类型机构需求,支持资本市场增强内在稳定性。

  2024年,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工具落地,首期额度分别为5000亿元、3000亿元。目前,互换便利已开展2次操作、总金额1050亿元;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公告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贷款总金额约3000亿元。

  在业内专家看来,两项工具创设后受到市场广泛欢迎,业务规模和响应速度都较为理想,中国人民银行将两项工具额度合并使用,能够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拓宽单项工具的额度上限,从而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灵活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机构需求。

  其次,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介绍,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据悉,此前金融监管总局批复的两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达1620亿元,共有8家保险公司参与;此次拟新增几家试点机构,批复600亿元;合计批复总额将达2220亿元。其中,第一批试点资金500亿元已经全部落地投资,其余试点资金正处于批筹、落地过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向楠表示,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资金成本稳定的特点,能为科技研发、先进制造、重大基建、绿色转型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此次扩大试点规模,有利于保险资金在收益风险匹配的原则下,转化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李云泽还表示,将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下调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将让保险公司进行股票投资时面临更少的偿付能力消耗,有利于缓解部分险企的资本压力,从而释放保险公司加大股票投资、支持权益市场的空间。这也是监管部门看好权益市场稳健发展的体现,透露出前瞻性、跨周期调节的政策思路。”王向楠说。

  最后,公募基金改革稳步推进。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更好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专家解读:系列政策形成合力 资本市场长钱可期  第1张

  方案共提出25条举措,着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相关措施包括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行业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跟投本公司管理产品的比例和锁定期要求等。

  在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看来,此次公募基金改革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在机制创新与监管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将推动基金行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与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之间形成新平衡。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公募基金将更好发挥连接居民财富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